
他做过网管、酒店服务生,卖过保险、拉过广告,为了寻找一份自己喜欢而且适合自己的工作,从2004年到2007年他一共换过16份工作。在从事微 电影拍摄工作之前,他从来没有接触过跟电影制作剪辑相关的任何工作,但是北漂6年,他从一个跑龙套的小演员成为了一名微电影制作导演。12月3日下午,记 者来到龚鹏飞的工作室,听他讲述他的大梦想。
微电影(Microfilm),即微型电影,又称微影。微电影是指专门运用在各种新 媒体平台上播放的、适合在移动状态和短时休闲状态下观看的、具有完整策划和系统制作体系支持的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超短)时”(30秒~300秒)放 映、“微(超短)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超小)规模投资(几千~数千/万元每部)”的视频(“类”电影)短片,内容融合了幽默搞怪、时尚潮 流、公益教育、商业定制等主题,可以单独成篇,也可系列成剧。
为了梦想
4年换了16份工作,只为找到最合适的
来自东北的龚鹏飞今年27岁,现任烟台京和大视微电影制作中心导演。12月3日下午,记者在龚鹏飞的工作室见到他的时候,他脚上穿着拖鞋,很随意地坐在 电脑旁边观看自己以前参与制作的一部微电影,地上还卧着一只慵懒的小黑猫。他告诉记者,不管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一定要适合自己,并且自己喜欢,才能活得潇 洒,过得舒适。
记者在与龚鹏飞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在念高中的时候特别喜欢篮球,是校篮球队的后卫。高一念完就去了体校,梦想做一 名职业篮球运动员,曾获得国家二级运动员证书,参加过中国城市运动会。但是在一次比赛中腿受了伤,从此只能放弃运动员的梦想并辍学。打了一年工之后,他从 东北老家来到烟台,在一所成人职业学校自费学习了建筑方面的知识。“毕业后也做过一些建筑行业工作,但我发现还是不太适合我。然后我就开始各种尝试,各行 各业都想去试一试。”龚鹏飞说,从2004年开始到2007年他在北京加入京和大视,4年间他一共换了16份工作。
“网管、酒吧 服务生、保险公司业务员以及学校老师等等,各行各业我都尝试过,最后在烟台实在是混不下去了,我就想去北京闯荡闯荡。”龚鹏飞说,2007年离开烟台的时 候,他身上只有300块钱,找几个朋友凑了3000元路费和生活费他就只身去了北京。“我那时候就想到处看看,寻找一份真正适合自己的工作。”
风雨之后
北漂6年,月薪由一千涨到一万元
据龚鹏飞介绍,他的爸爸是普通工人,妈妈是学校老师,他是家里的独生子。家庭条件不算差的龚鹏飞,一个人背井离乡在北京找了一间地下室蜗居,加入了北漂 的行列。认识他的人都觉得他肯定坚持不下来,但是20岁出头的他在北京一漂就是6年,6年时间里他跟其他北漂的人一样,住廉价地下室,吃面条,坐地铁。6 年时间,他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圈内菜鸟修炼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小导演。薪酬也从最初的1000元一个月涨到了10000元以上。
龚鹏飞告诉记者,他刚到北京的时候月薪只有1000元,却要住在700元一个月的“廉价”地下室里,花费最少的时候一天只花15元,早餐、午餐、晚餐都算 计着花。一开始他对影视一窍不通,只能算是门外汉,在公司只能做自己最擅长的网络营销工作。后来他慢慢给导演做助理,帮忙协调一些灯光、音效方面的事情, 有需要的话还会跑跑龙套客串一些角色。“虽然我一开始只能打打杂,但是我经常注意看导演在观察什么,想导演想的事。”龚鹏飞笑着说,他当时是“干着跑龙套 的活操着导演的心”。“很多关于镜头剪辑方面的专业知识我都是在实际经验中慢慢摸索来的,我是先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的应用,才去看的专业书籍。”
拍微电影
在烟台创立工作室,小人物也有大梦想
从事与电影相关的工作是龚鹏飞到现在为止做的最久的一份工作,当龚鹏飞在电影制作方面有了不错的功底之后,他就想自己成立工作室,自己拍电影,做一名真 正的导演。2012年,公司有了拓展烟台市场的想法,龚鹏飞也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3月份,他再一次回到了烟台,并成立了烟台京和大视微电影制作中心。租 办公室和买设备花了他将近10万元的积蓄,但是这个小小的工作室就是他梦想起飞的地方,因此他觉得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到 现在,龚鹏飞已经成功拍摄了好几部微电影。他亲自导演的微电影《海纳》获得了山东省青年微电影大赛三等奖。除了拍摄一些冠名赞助的微电影外,他还给个人拍 摄微电影,将普通人的爱情故事变成微电影,让他们自己出演主角。“我觉得能把普通人生活中最真实的一面记录下来,很有纪念意义。”据龚鹏飞介绍,客户一般 都会在结婚之前来找他拍片,面对陌生人,他要通过听别人讲故事,把自己迅速融入到别人的情感世界里,根据他们的爱情故事写剧本,选镜头。龚鹏飞说,微电影 也是电影,只是在时长、制作和投资上比较“微小”,但是难度一点也不亚于大制作。有时,为了拍好一部微电影,从前期选材到后期剪辑,甚至是背景音乐选择他 都要亲力亲为,好几天只能休息几个小时。
龚鹏飞说,他比较喜欢的一位导演是《三峡好人》的导演贾樟柯,他的梦想就是以后能成为一名像贾樟柯一样优秀的导演,拍出真正有影响力有内涵的大片。
/记者手记/
只要值得就不觉得苦
记者在跟龚鹏飞的聊天中得知,龚鹏飞在北漂的日子里也吃了不少苦,但是他说:“可能在外人眼里,那段日子真的挺苦,但是我没有那么觉得,我觉得很充实。 每当我下班跟很多人一起挤地铁的时候,我感觉特别好,在地铁里有座位我也不想坐,就想站着体会不一样的感觉,仿佛是有一腔热血在身上翻腾。”他还告诉记 者,正因为有了微电影,电影制作的门槛才在形式上放低了,才给了像他一样的草根导演追梦的机会。
龚鹏飞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也没有 系统的学习和专业的训练,但是他的努力让他很快就适应了电影这个圈子,习惯并爱上了导演这个身份。他说真正的电影导演可能在1个多小时的电影拍好之前就已 经把电影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了,他在电影拍好之前只能在脑袋里过30多分钟的镜头,所以他现在只能做到导演微电影。但是,他在为梦想不断努力,他会为了几首 合适的电影配乐连续听3000首音乐,再从中筛选;他会为了一个连贯的思想,连续剪辑片子十几个小时也不休息。
只要有梦想人人都是大导演,只要肯努力就会离梦想越来越近。 文/快报记者 郭冰 图/快报记者 王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