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摄影的多重暴光方式
由于舞台表演的背景相对较暗,换成摄影行话来说就是光比大,这就为多重暴光玩特殊效果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至于多重暴光的方式则有以下两大种:
一,多重暴光加高速连拍。这种方法主要表现连贯动作,机位不移、焦距不变一气呵成!以3次暴光为例,测光方面以点测高光位,再减1/多重暴3档暴光。
二,多重暴光加位移。这种方法主要为了表达摄影师的某种主观思想或将单调的画面变得复杂化,看起来更热闹一些。这种方法使用起来就千变万化,包括机位、焦距、测光方面很多变化,要看具体情况而定!
1,这是第一种,机位发生位移,焦距也有变化,测光则按正常!
2,这是第2种,机位发生位移,焦距没有变化,测光则按正常减1/3!
舞台拍摄的常用器材
如果用消费级DC尝试过拍舞台的色友都有一种感觉:很难拍、不好掌握!以为一定要配备很多摄影器材,但其实要用到的器材是十分的简单,以胶片机为例:一台带有点测光、有高速连拍、有多重暴光的相机,一支70~200mm/2.8的变焦镜、一支够扎实的脚架和足量的400度和800度的高速胶卷,至于闪灯就不用带了,一是破坏现场气氛,二是不尊重演员,搞不好还会给其他观众扔香蕉皮。
舞台摄影相比起其它方面的摄影,有许多东西是摄影师所不能控制的,例如拍摄角度、拍摄距离、灯光、色温和演员等等......因为舞台面积大而演员也是不停活动,而你基本上就只能钉死在某一位置上。为了解决拍摄距离的问题,最好就是使用70~200mm/2.8的大口径变焦镜头;舞台光的色温变化很大,尤其是现代舞,就算是用灯光型片亦难包十分准确,再加上灯光型片太贵不划算,因此最好还是选用普通日光型高速片,不过最好不要用滤片纠正色温(数码年代就没这个问题了),这样做会降低快门速度,更加得不偿失,宁愿在后期制作时再作解决。另外,我曾试用1600度的胶卷进行拍摄,虽然快门速度是有所提高,但因微粒过粗和价钱较贵而不得不改用400度和800度的胶卷。为此,只好使用一支沉重但够扎实的脚架以解决快门速度慢而可能导致的相机震动。
舞台摄影最佳的拍摄模式
自动相机的各种功能不断完善,的确为摄影人士省去不少功夫而带来更多的乐趣。不过我在这些年拍舞台得出的经验是:对焦选用多点AI自动,测光用点测光,曝光模式则完全放弃光圈先决(A档)、快门先决(S档)和可变程序(P档)等而用手动模式(M挡),这是比较严谨的方式,不要以为很麻烦,其实用起来很简单!理由:因为通常拍舞台,基本上都是全开光圈,如果使用光圈先决(A档)意义不大,且相机容易被复杂的舞台灯光(通常都是大面积黑或大面积白)所欺骗而出错,虽然相机都有补偿钮,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快门先决(S档)就更不可取,往往很多时因光圈数值不够而贻误了拍摄时机;可变程序(P档)同样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相机所选择的光圈和快门组合很多时候未必是你心目中最佳的搭配,再通过按钮改变暴光组合,时机就会白白消失,选用手动(M档)的最大好处是光圈只要固定在F2.8,那么只要控制速度盘便可完成测光,十分方便迅速。
舞台摄影的正确暴光和准确暴光
为了很好地表现舞台气氛,灯光师通常把灯光都搞到很复杂:面光、顶光、侧光、背光等等一起来,眼花缭乱煞是好看,但对摄影师、对胶片(或CCD)却是很大的考验,尤其是光比大的时候。那如何才能很好地表现那一刻的气氛呢?通常就算最高级的相机,它的测光系统在复杂的舞台光面前是显得很弱智、很不可靠!那该如何运用好相机的测光系统为你工作呢?这当中就涉及到一个正确暴光和准确暴光的概念。
正确暴光的方法——拍照的第一步应先用点测光测背景板的光,第二步是用点测光测演员身上的光(有条件有时间多测几个人),第三步是用点测光测演员脸上的光,然后再算一个平均值,按这个平均值来拍,得出来的照片就是一张正确暴光的片子!但这种方法我是不提倡的,原因很简单:太麻烦,测来测去,算来算去,人都跑光了,乐趣也没了,照片也没什么特色!
以下的贴图是失败之作.说明这种方法不太好用,起码我是这样认为的.
正确暴光的方法——这个就简单很多了,摄影师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去进行测光,比如,我要表现脸的,我就用点测光测演员的脸,按实际读数再加1档暴光量,其他部分就不用管;如果要表现高光部分,就按点测出来的实际读数暴光就行了。这种暴光方式最能表现摄影师的意图,而且照片看起来更有立体感!是值得推荐使用的好方法!
602虽然是消费级的DC,但有很多功能却是连专业胶片机也自叹不如,网上有太多关于602的评价,这里就不再饶舌。我想说的是,602的测光系统其实比较可靠,就算舞台的光源比较复杂也能对付自如,所以用它来拍舞台就选用程序快门(P档)就行了,当然,用手动档(M档)也可以,不过我就认为已经没有多大意义,徒令自己增加工作量。不过,当遇上光比大的时候,602同样不可靠,这时你就需要动用602的暴光补偿或改用手动档(M档)逐档逐档速度去测试来平衡准确暴光问题。V3就更惨,只能用手动档再减暴光补偿,而且十分不可靠,这就要靠经验了。
运动对焦问题:602这方面是出了名的垃圾,没办法,这样的价钱还能要求什么?!基于602还有一样时滞问题,所以对舞台上运动的主体对焦只能用陷阱式,但这种方法的成功率有多少就只有天知道了。我一般使用的方法是不停半按快门,令602处于不断对焦状态,看到好的画面就按下去,这样的成功率就大很多,不过还是会错过不少精彩的画面,但也没办法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