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园入口 |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苑 > 导演课堂

周传基谈镜头内的时空关系

时间:2014-09-18  来源:  作者:

过去的“场面调度”、“长镜头”等概念均属镜头内的时空关系这一范畴。“场面调度”是从舞台剧借来的术语。这个词来白法文M ise-en-scene,意指“摆进场面之中”,亦即指导演对舞台上所出现的东西的控制:布景、照明、服装和人物的行为。“长镜头”是指能自行成为一个独立段落的单镜头,或称段落镜头,用科学的语言来说,在电影里这就是(视听的)时空关系。
  显而易见,这种关系侧重于(仅仅是侧重于)时空统一的。因为它是体现在一个镜头之中,没有停机。这难免会引起一种担心,认为这种时空统一的关系可能沦为舞台的时空这是一种过虑。首先,摄影机的视角是观众的统一视角,因此它的空间关系完全不同于舞台的空间关系,就拿一扇门来说,在舞台上,门只能做人物上下场用,而在摄影机的统一视角里,门是做揭示或截取空间用的。其次,银幕是平面的,尽管创作者力图用光、色彩、线条、轮廓以及运动来造成视觉的立体幻觉,但是依然不能完全摆脱二维银幕所固有的信息等值效应。而电影声音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衡关系也完全不同于舞台演出。此外,在放映厅里,扬声器与声源的同步幻觉又是舞台演出所没有的,但却是电影、电视目前暂!]寸无法克服的技术缺陷。(当代舞台演出大量使用扬声器,实际上是抛弃了自己的视听真正同步的优势,扬短避长。)另外,这里先顺带提一句,镜头内的时空关系仅仅是侧重于时空统一,但不一定非是时空统一不可。
  镜头内的时空关系的最大优势就是发挥空间内的诸种关系,从而形成多层次和多信息。由于多信息的关系,要观众接收到这些信息,镜头持续的时间必然相对要长。

周传基谈镜头内的时空关系
周传基谈镜头内的时空关系

  多信息的关系使观众有较大的选择自由。这个选择自由只是相对而论。正如巴赞所指出的,它是处于同一实际空间的老虎和孩子的关系,观众虽然有自由选择看老虎还是孩子,但是这种内在的紧张关系照样迫使观众不断交替地注视老虎和孩子。这也就是说,创作者的巧妙安排依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观众的视线。例如,在挪威故事片《雪地英雄》中,游击队占领了纳粹的重水工厂车间,在一个镜头的前景左右侧各有一名游击队员在设备上安装炸药,另一名游击队员在背景上持枪监视值班工程师。这一前后景的紧张关系迫使观众的视线在前后景之间来回扫视。当背景上的工程师突然一动,那游击队员也立即做出反应时,观众的视线立即被引向背景的动作。观众的这种“自由选择”,实际上是为进行精巧设计的创作者所左右的。
  流动的色彩关系在单镜头中也得到最好的体现。多方向的运动、摄影机的运动与画内运动的关系都在单镜头中发挥它们的优势。
  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
  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时空关系,如“蒙太奇”、“分析性剪辑”等等,只不过没有从这个比较科学的角度来进行研究。
  这种时空关系最大的优势是时空的不连贯性:时间的省略与延长,以及随之而来的空间的跳跃与重复,时态的变化等等。由于它强调的是镜头之间的关系:冲撞、对比、匹配、积累、分解等等,因此它侧重于时间。由于它的时空关系是通过一系列的镜头表现出来的,因此不强调单镜头内的时空关系。爱森斯坦的理性蒙太奇的短镜头和好莱坞的柔焦镜头(即浅景)的共同特点都是不发挥单镜头内的时空关系。所不同的是,爱森斯突出不连贯性,而好莱坞则利用这种不连贯来造成连贯性的幻觉。
  视听因素纳入这一时空关系可以形成错综复杂的剪辑风格。不过在叙事影片中,这些关系都取决于叙事的因果关系。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平庸的故事片和电视剧只有纯叙事功能的剪辑。
  为什么把大家都已十分熟悉的概念:蒙太奇、剪辑等改换为“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呢?是不是在玩弄新名词呢?不是的。这里仅举一例来说明之。
  前面提到,有人认为“开门入室和入室掩门”是规律,但是如果用时空关系来分析,那就是说,时空统一是规律,因为前后两个镜头在时间上是连续的,没有间歇,空间也是连贯的,两个镜头分别从里外表现了同一扇门(机位不同而已)。时空统一是实时,这不可能成为电影的规律,而只是规律的一部分。
  由于这一时空关系的手法早已为人所熟知,不必赘述。重要的是改变一下看问题的角度,更有利于发挥它的全部可能性。
  两种时空关系之间的关系
  一般都把这两种关系绝对化,甚至对立起来,长镜头属时空统一,蒙太奇属时空不统一。不同的电影美学观念实际上是各取所需。其实,客观全面地来研究这两种关系,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仅仅是各居不同的优势,但两者之间并没有明确的分界线。
  用多机拍摄一场足球赛,虽然剪接起来属镜头之间的时空关系,但却是时空统一的,实时的。一个长镜头可以用光或声音的重音造成切换的效果,或者用光或声音或其它手段造成时空的省略与跳跃,成为时空的不统一。
  因此,实际上,大多数电影创作者是两者结合起来使用。
  在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中,极为重要的,并且在我们的创作实践中未能得到重视和解决的,就是单镜头的节奏和镜头之间所形成的节奏关系,它们怎样能在一部作品中形成一完整统一的节奏。这一问题将在后面的节奏部分详加论述。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导演所需了解的录音相关知识 下一篇:个人电影的时代来已经到来
本文点击数 71 关键字:导演知识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泰坦尼克号》中文剧本【欣赏】
《泰坦尼克号》中
《读书“郞”,去战斗!》
《读书“郞”,去
Photoshop调出流行日韩色
Photoshop调出流行
在EDIUS中改变素材的速度
在EDIUS中改变素材
相关文章
            
  • 导演所需了解的录音相关知识
  • 微电影色调、影调的运用与导演心理解析(一)
  • 微电影色调、影调的运用与导演心理解析(二)
  • 如何成为导演之问答篇
  • 烂微剧本拍出好微电影的前提
  • 微电影拍摄中导演该如何分析剧本
  • 影视剧本的视觉造型性、语言性
  • 如何掌控拍摄现场—场面调度之导演篇
  • 新手须了解的微电影详细拍摄流程
  • 访谈类专题的技巧

  •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